-
30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2-05-09 07:49:00
-
向森林要粮食,大力发展木本粮油产业,把森林建设成为“粮库” “油田” ,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要强化科技研发,让越来越多的森林蔬菜、森林粮食、森林食用油、森林水果走向消费者的餐桌,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刘慧日期:2022-04-07 09:26:00
-
3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来到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2-03-31 07:40:00
-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三月的中国,又迎来植树造林的好时节。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点赞林场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氨;ど肪尘褪潜;ど?,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持续转化为新时代中国的生动实践?!毕敖阶苁榧且?,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ぷ鞒龉毕?。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日期:2022-03-30 09:03:00
-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各地正在迈出坚实步伐。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2-02-10 09:13:00
-
一系列绿色项目有效助力当地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2-02-10 09:09:00
-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2-01-27 08:58:00
-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不仅更注重环境?;?,还在于让经济发展过程资源利用率更高、社会效益更好。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2-01-18 09:01:00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八肌蹦勘甑奶岢?,为水泥行业重新定义了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愿景。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2-01-14 09:06:00
-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链、经济链,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将更好托举群众的致富梦想。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日期:2021-12-29 09:12:00
-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し⑸沸?、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胸怀“国之大者”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黄守宏日期:2021-12-14 08:58:00
-
?;ど肪?、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新的征程上,更好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系统?;び胄薷戳Χ?、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增强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陈文锋日期:2021-08-04 08:20:00
-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杨承训日期:2021-07-20 07:14:00
频道精选